清晨的微光
照进孟加拉国达卡一间织布工坊
工人的双手
在织机上轻快舞动
细如蛛丝的棉线穿梭指间
渐渐编织成达卡平纹细布
这种轻软薄透的布料
曾在莫卧儿帝国时期风靡世界
被喻为“黎明的蒸汽”“编织的风”
又因工业化等原因淡出历史舞台
如今
通过人们的努力
达卡平纹细布正逐渐恢复生机
故事要从几个世纪前说起
当时孟加拉肥沃的冲积平原上
孕育出一种特殊的棉花
当地人称之为普提卡帕斯
这种棉花的纤维细长柔韧
能够纺成极高支数的纱线
正是这种原料
使得达卡平纹细布质感轻薄
一匹完整的平纹细布
可以轻轻松松穿过小小的戒指
然而18世纪后期以来
平纹细布的纺织技艺
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普提卡帕斯棉花也随之消失
只有在博物馆中
才能一睹达卡平纹细布的风采
2018年
在孟加拉国政府主导下
一项平纹细布织造技艺复兴项目悄然展开
项目组联合多位研究人员
通过联络收藏有平纹细布的国内外博物馆
并进行DNA测序等办法
成功在孟加拉国本土重新培育出普提卡帕斯棉种
如今在农业专家精心培育下
普提卡帕斯棉种在实验田重现勃勃生机
在织造工坊里
复兴这项技艺的挑战同样艰巨
传统的达卡平纹细布依靠人力纺织
难度大、要求高
许多织工以前从未见过达卡平纹细布
而经过培训
现在的他们都能够独立工作
为了让这项技艺重生
孟加拉国纺织与黄麻部下属的手织布委员会
投入了大量资源与心血
目前平纹细布复兴项目已经启动第二阶段
即确保生产流程可持续并促进其商业化
团队希望将古老技艺与现代纺织产业相融合
让世界重新看见达卡平纹细布的优雅
曾经消失约200年的达卡平纹细布
跨越两个世纪实现技艺重生
它细密的棉线里
缠绕着这片土地的温暖记忆
也编织着一个民族对传统文化的坚守
拍摄者:哈比卜·拉赫曼
编辑:于洋 戴翘楚
海报:于洋
新华社摄影部 亚太总分社 达卡分社
联合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