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娱乐圈也有“潜规则”?有人因演出低俗被驱逐?

今年夏天,娱乐圈明星接连“翻车”,给“吃瓜”群众茶余饭后提供不少谈资。

其实,古代的娱乐圈也有一些令人大跌眼镜的事。

元代女艺人需要大树乘凉

元代,由于社会杂剧兴起,演艺圈的女艺人非常多,各种潜规则就悄然流行。那时还出版了一本书叫《青楼集》,记载了元大都、金陵、江浙、湖广等地的一百一十名女艺人、以及青楼歌女的生活状况。尤其对一些杂剧演员,与一些达官显贵、文人才士、戏曲散曲作家的应酬和交往,记载较多。

据记载来看,元代早期著名杂剧女演员,首先要数珠帘秀,可称得上是当时的演艺巨星,赢得了大众的热心追捧,众多的公卿名家也成了朋友。《青楼集》说她“姿容姝丽,杂剧为当今独步,驾头、花旦、软末泥等,悉造其妙,名公文士颇推重之”。她与元曲作家有很好的交情,与关汉卿、胡祗遹、卢挚等相互常有词曲赠和。关汉卿曾形容她:“富贵似侯家紫帐,风流如谢府红莲……十里扬州风物妍,出落着神仙。”珠帘秀曾一度在扬州献艺。

还有一位叫梁园秀的演艺女明星,“歌舞谈谑,为当代称”。她的书法尤为精湛,楷书妩媚动人;诗词水平也不低,为世人所称道。她创作的散曲《小梁州》《青歌儿》《红衫儿》等,流行一时。张怡云也是有名的演艺女明星,“能诗词,善谈笑,艺绝流辈,名重京师”,文坛大家赵孟頫、姚燧等多与她多有交往,常到她的住处饮酒唱和。一次,姚燧曾言“暮秋时”三字,张怡云应声作《小妇孩儿》一首:“暮秋时,菊残犹有傲霜枝,西风了却黄花事。”可见才思非常敏捷。

虽然元朝廷曾严格禁止官员与演艺圈产生瓜葛,但是对于权贵的约束力很小,不少权贵政要照样强娶女艺人为妾。那时,年轻美貌的女艺人们,常被权贵收作侧室,或被包养为“二奶”。据载,一个衙门的总管就包养了两名女艺人。虽然是背靠大树好乘凉,但是这种强娶强占,也说明了当时的女艺人的地位低下了。

那时,有一个大牌明星叫郭顺卿,与才子王元鼎交好。一次郭顺卿生病了,想吃马板肠,王元鼎到处买不着,就毫不迟疑地杀掉了自己的骑下骏马,可见他们的情爱还是比较认真的。但是,富有强权的朝廷参政阿鲁温,对郭顺卿侧目已久,想横刀夺爱。就试探郭顺卿,戏谑地说道:“我比王元鼎如何?”郭顺卿哪敢得罪他,灵机一动说道:“参政,宰臣也,元鼎,文士也。经纶朝政,致君泽民,则元鼎不及参政;嘲风弄月,惜玉怜香,则参政不敢望元鼎。”郭顺卿一番妙语,让阿鲁温听着很舒服,这事就“一笑而罢”。

清代艺人演出低俗戏被驱逐

清朝乾隆年间,北京曾刮起一阵演出低俗风,对此朝廷颁布了禁令予以制止。

当时,京城永庆部演员白二便常演《潘金莲葡萄架》 ,时人称其“甚是娇媚”。来自江苏吴县的昆曲花旦郑三官,虽年近三十,但“淫冶妖烧如壮妓迎欢”。此后,效仿者日众,到了道光年间,流风益盛。演员小天喜“以《卖胭脂》《小寡妇上坟》两出戏而得名。”这些演出“谑浪笑傲,冶容诲淫。浮梁子弟靡然从风,一倡百和,几有若狂之欢”。

对此,不少人感叹世风日下。清朝廷并没有等闲视之,从雍正年间起,朝廷就陆续颁布了禁止旗人、官员赴戏园看戏,京师内城禁开戏园、查禁低俗戏曲剧本等一系列禁令。同时,对于官员观看淫靡戏剧,或狎伶的加大了处理力度,据记载,有多位包括中书舍人、大理寺丞、盐运使司等官员,受到处理,更有多位官员因狎伶而丢官。

由于政府的禁令,戏班受到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不少戏班开始约束着演员的行为。著名秦腔旦角演员魏长生,又名魏三。人称野狐教主。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他来到北京演出,他演了秦腔跷工戏《滚楼》,轰动一时,压倒了徽班。京城各界盛赞他的表演和技艺。据清吴太初《燕兰小谱》载:“魏长生以《滚楼》一剧轰动京城,豪儿、士大夫亦为心醉……一时歌楼观者如堵,而京中‘王府’‘萃庆’‘大成’‘裕庆’‘余庆’‘保和’六大部,几无人过问,或至散去。”

魏长生唱腔婉转动人,更主要的是他演诸淫亵之状,皆人所罕见者,故名动京师。在《啸亭杂录》中记载,自此凡王公贵族,以至词垣粉署无不倾掷缠头数千百,一时不得识魏三者,无以为人。

魏长生在北京演出成名之后,也遭到了一些非议和嫉妒,他自己挣钱买了高档奢侈的车马,却被御史大夫莫名其妙杖责。再加上魏长生在京城所演“粉戏”,含有色情成分比重较大,被人抓住了把柄,被说成是“名教罪人”,最后朝廷下令驱逐他出京城。


作者 | 刘永加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