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宝宝“十万个为什么”,不是每个都要回答!

妈妈,星星为什么会闪?月亮为什么会变形?太阳为什么晚上不在?妈妈,水果为什么是甜的?冰激凌为什么辣么凉?热水为什么会冒烟?妈妈,你是姥姥生的吗?那为什么爸爸不是姥姥生的?我长大了,是不是也能当爷爷的孩子……

突然有一天,你发现身边那个牙牙学语的宝宝突然变成了“提问”专家,那个你曾经发愁“他什么时候会说话,什么时候才能和我交流”的宝宝,现在的问题已经多到你用沉默都无法浇熄他心目中好奇的小火苗的程度了。

无言以对,抓狂,手里举着的小白旗分分钟被点燃,让你变成愤怒的小鸟……天知道一个十万个“都知道”的家长,会不会有十万个耐心去回答那十万个提问。先不说能不能做到,面对孩子的问题,我们真的有必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吗?

一.孩子为什么爱提问?

1.“求抱抱”型

暮暮快3岁了,他最近经常问妈妈一些重复的问题:妈妈,你明天上班吗?妈妈,你现在是不“跑”吗?妈妈,明天是去动物园吗?每当听到妈妈说,我不上班;我不光现在不跑,明天也不跑;明天如果不下雨,咱们就去动物园……暮暮的小脸上就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对2-3岁的宝宝来说,刚建立起与大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尤其对于家庭角色中比较重要的“妈妈”or“爸爸”,通常表现出特殊的依赖。因此在这个阶段,孩子提问的焦点通常是“陪伴”和“关注”,典型的“求抱抱”心理。

2.“探索欲”型

5岁的小琪最近迷上了姥爷的花草。姥爷,这个花叫什么名字?姥爷,这盆花怎么开得这么快?姥爷,那盆花的叶子为什么长出来就是破的?世界多奇妙,我想都知道。面对满脑袋稀奇古怪的问题,家长通常会无限制地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对4-6岁的孩子来说,对世界有了初步的认知,但知道的越多,知识的外延也就越大。面对偌大的未知领域,孩子与生俱来的探索欲望被生活中的点滴激发出来,于是小脑袋里就会浮现出各种各样奇怪的问题。

3.“刷存在”型

奇奇的家里突然来了客人,原本和奇奇玩游戏的爸爸因此放下手中的玩具,去客厅与大家聊了起来。无聊至极的奇奇缠着爸爸提问:爸爸,你还没告诉我小象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多久才能出生?爸爸,妈妈什么时候回来?爸爸,我饿了,什么时候吃饭?

孩子这时候其实是在表达一种情绪,看似打断大人讲话的提问,其实只是想说,为什么我没有客人那么重要?为什么爸爸把我当做“无所谓”的存在?不是孩子很闹,他只是在刷存在感。

二.孩子提问的正确打开方式

1.对于“求抱抱”型的宝宝,家长可以把回答问题的重心放在“给孩子安全感”上。比如,孩子问妈妈不上班么?家长可不必给还不懂事的孩子讲人生哲学,讲经济独立,或者用“为了赚钱给你买好吃的或玩具”来应对。一来,孩子还没有发展到能读懂这些人生道理的阶段,二来也没有很好地解答宝宝内心中的疑点。

正确的打开方式是,家长可以从“安全感”的角度出发回应宝宝:你吃完2顿饭,妈妈就回来了;妈妈最爱你了,下了班就会飞回来陪你;你看着这个针转一圈,妈妈就回家了……家长只要记住,回答“求抱抱”型的提问,重点是传达爱和安全,传递生活正能量就好。

2.对于“探索欲”型的宝宝,家长应该做的当然是解答孩子的疑问,可是,一遇到问题就给出答案对孩子真的好么?我们反过来思考,如果你在工作中遇到的所有问题,你的上级主管都会帮你解决,那你还会不会care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你心里一定会想,反正有他在,我不用操心。

那么,对于孩子而言更是如此。有一个十万个“都知道”的家长,对孩子而言未必是好事儿,这也是为什么许多知识分子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不一定有“寒门”、家长没有高学问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优秀的原因。

正确的打开方式是,积极回应孩子的问题,但也坦诚地面对家长的“未知”领域,并且带领孩子去积极探索,一起解决困难。对于稍大一些的孩子,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尝试失败,也会更加珍惜成功带来的喜悦,而家长默默关注就好。

3.对于“刷存在”型的宝宝,孩子索取的是一份关注和参与感。问题的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家长的注意力或者周围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身上。即使家长前一两次停下与朋友的交谈,正面回答孩子的问题,恐怕也解决不了问题。而孩子多次打断会被家长认为没有礼貌,轻则回一个发怒的眼神,重则当众训斥孩子。

正确的打开方式是,在日常生活中,教会孩子待客之道,如果遭遇提问,可以把孩子带入到大人聊天的氛围中,让孩子学会倾听。可以的话,邀请客人加入到与孩子的游戏中。如果宝宝年龄还小,家里还有其他家长,可以由其他家庭成员暂时取代陪伴的角色等。

月小咖说:

聪明的宝宝才会提出“十万个为什么”,但聪明的家长,一定不会把十万个答案照本宣科倒给孩子。弄清孩子的诉求,家长才能对症下药,解决孩子埋藏在表面问题下的、充满疑惑的内心。

了解更多知识,请去往各大应用商店搜索“月子汇所”,下载月子汇所APP!

欢迎访问微信公众号(yuezihuisuo888),专家在线为你免费解答,关注你和宝宝更好的成长!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