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诗全集

清末富顺诗人陈崇哲的乐府诗《东门行》

东门行回飊激轩闼,被服趋户庭。户庭难久居,游子将远行。远行意悽绝,執手告离阍。自非影与形,焉得无一别。洞庭风波恶,燕山雪霜作。雪寒不可任,波深渺难泊。遥遥眷征途,轸念心如烁。嘘火忘沍寒,抱仌忘烈喧。觚爵共一举,方寸殊悲懽。努力前途逹,辛苦难具言。飊(biao):暴风,疾风。轩闼:高门大户。悽(qi):同凄。執:执。阍(hun):门。轸念:深切思念。沍(hu) …

三首乐府诗,一部爱情小说(乐府诗集中的著名情诗)

他爱她时,她对他是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董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两个人异地恋,男的出差了。公子远与隔,乃在天一方,望望江山阻,悠悠道路长。那会儿交通不发达,想见一面太难了。别前秋叶落,别后春花芳,雷叹一声响,雨泪忽成行,怅望情无极,倾心还自伤。看看这思念之情,这是害了相思病了都。君在外,有所思,乃在大海南。原来是去了大海南那么 …

乐府诗中残酷的战争——《十五从军征》

01诗词介绍十五从军征汉乐府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自古以来,人们就特别喜欢唱歌,从先秦时期开始,人民就喜欢歌唱,这是人们表达情感的方式。在田间地头干活的时候,总喜欢吆喝那么一嗓子。这些劳动人 …

曹丕这首《燕歌行》,是乐府诗的代表,也是闺怨诗的巅峰作品之一

曹丕与其父曹操、其弟曹植在文学史上并称“魏之三祖”,也是他们三位,引领了东汉末年的建安风骨,并开启了魏晋风骚。我们都知道,曹操去世后,曹丕继承其位并正式结束了汉代、建立了魏国,按理说,作为一代开国之君,曹丕的诗歌风格也应该像其父曹操那样,包藏玉宇、气压山河、雄霸天下,但相反的是,曹丕的风格完全是另一种样子的,缠绵悱恻、凄丽哀婉,多写闺中怨情与战士戍足远方思念 …

欢乐的乐府诗(描写欢乐的诗歌)

说到古代有趣的文学作品,那一定不能错过乐府诗。取材自民间歌谣的乐府诗真的太欢乐了。有数学不是体育老师教的《懊侬歌》:江陵去扬州,三千三百里。已行一千三,所有二千在。也有缝纫熟练度满级的《安东平》:吴中细布,阔幅长度。我有一端,与郎作裤。微物虽轻,拙手所作。余有三丈,为郎别厝。制为轻巾,以奉故人。不持作好,与郎拭尘。有简短描述单身状态的《青溪小姑曲》:开门白水 …

乐府诗,惊艳了时光(申论可用)(乐府诗句经典语录)

1.《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2.《古艳歌》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3.《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4.《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5.《木兰辞》万里赴戎机,关 …

乐府经典:诗里生活知多少(诗中的生活作文)

点击题目下方诗词天地,邂逅一份古典与优雅编辑:诗词天地(shicitiandi)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诗词君:《上邪》是一首用热血乃至生命铸就的爱情篇章,其语言句式短长错杂,随情而布。音节短促缓急,字句跌宕起伏。它的抒情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其间的爱情欲火犹如岩浆喷发不可遏制,气势雄放,激情逼 …

【方志四川o“忆沧桑·记奋斗·颂辉煌”征文】李兰 ‖ 清平盛——拟乐府诗

清 平 盛——拟乐府诗李 兰噫吁戏,危乎高哉!贡嘎邛崃沙鲁里,鸿鹄茫茫何所倚。长天熠熠,群鸟习习,先者扪参历井之叹息;白云荡荡,铁翅昂昂,今人六龙跨日之游方。九曲兮盘错,栉风沐雨不得过;直道兮奔雷,弹指之间入峨眉。天梯石栈,古道迟迟;五枢八廊,四海历历。茶马铜铃随风散,丝路重开万里关;纳百川之博大,聚三代之繁华。我思九州乐土,亦喜一隅多福;但知来者之欣欣,不 …

诗不可说丨乐府诗《少年行》,唐诗中的现象级《孤勇者》

“爱你孤身走暗巷”的下一句是什么?今天你对暗号了么?《孤勇者》这么火,是与其正能量的表达正相关的。《孤勇者》的确有一种倔强、孤傲、不屈服、勇敢坚毅的抗争精神,催人奋进,超燃震撼。类比于此,唐诗里的现象级传播,大约就是乐府诗《少年行》了。唐人歌咏“少年行”,细数出来,也是很让人震撼的。计有《少年行》30篇,《结客少年场行》5篇,《少年子》2篇,《少年乐》2篇, …

三首经典乐府诗,三种千年未了情(乐府诗年代)

《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全诗突出写了“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的老士兵的形象,也着力刻划了“家”的形象,同时只写了一笔的“乡里人”的形象也很鲜明。饱经风霜、苍老惶切的老人,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