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94,甲午岁也,朝鲜事变。八月一日,日我宣战,陆上不利。九月十七,双方海军主力相遇于黄海之大东沟,洋面茫茫,炮声隆隆,交战五小时,以日舰得利撤退而终结。
此国运之战也。盖战初,双方势均力敌,总吨位相当。我方船坚,日方炮利。我定远、镇远二舰,皆七千吨,装甲坚厚,日舰不能透。而日方船多炮多,射速亦快。
是役,方伯谦带济远舰逃却,而其余将士多用命。致远舰将覆,管带邓世昌命全力冲向敌之吉野舰,欲与之同沉,不幸再中鱼雷而倾覆,邓自沉于海。后光绪帝闻之,作挽联:
此日漫挥天下泪,
有公足壮海军威。
是役,我方五舰沉没而日方仅五舰遭重创,我福龙号三发鱼雷而不中,痛失唾手良机。战损如此悬殊,是惨败亦是惜败,此国运耶?
然自助者,天助之,虽有偶然,终成定局。日本全民上下,节衣缩食,全力发展海军;我方富有,却多用于盖园,北洋建军十年,未添一舰一炮。夫吉野舰者,日方第一主力,坊传原我方所订之舰,后为日人购得,竟成我方杀手。
后,陆上再败,旅大尽失,日寇屠我同胞两万。次年,威海卫竟为日方所趁,定远等战沉,镇远诸舰,竟落入敌手。
乃签《马关条约》,赔银二亿两,承认朝鲜独立,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并辽东半岛。后俄、德、法三国不满日方暴利,又恐日人坐大,遂干涉还辽,我方又支付三千万赎辽费。噫!二亿三千万两,可铸成北洋舰队若干耶!
甲午一役,国之殇也。先负于西方,犹言可恕;今败于日本,举世哗然。蕞尔小国,竟成大敌。此役惨败,不惟国人,西人亦惊,然后有“八国联军”、《辛丑条约》、“庚子赔款”,然后自省政体之不足,乃有革命之高潮。于是仁人志士,多有游学日本者,师敌长技以求自强。前有孙文,后有蒋介石、周恩来,文有鲁迅昆仲、郭沫若、郁达夫,武有蔡锷、蒋百里等。
夫立国者,不当有领土野心,然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盖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日人三赌国运,一战胜清,再战胜俄,故野心爆棚,然后太平洋战争,先胜后败,满盘皆输。而我甲午援朝,衰之甚矣,然物极必反,国人励志图强,后五十余年,志愿军再赴朝鲜,抗美援朝,遂成立国之战。
